欢迎来到信用阳城
登录   |注册
您所在位置:首页  >  诚信文化  >  诚信典故
蔡甸“信义老人”义务当宣讲员 让诚信和践诺传遍知音故里
专栏诚信典故
来源:长江日报  |  发布时间: 2023-04-25

“那时日子过得很苦,只要攒到两三百元,就赶紧给债主送去。省吃俭用,也要搭白算数,信守承诺。”4月21日上午,蔡甸区张湾街运铎小区,77岁的朱耀堂、78岁的吴清安夫妇拿出一本本荣誉证书,为小区内的孩子们讲述起证书背后替儿还债的故事。

1986年,朱耀堂和吴清安夫妇的独子朱方国被查出白血病。医生告诉他们,这是慢性病,治得好可以活一二十年。正是这句话,让夫妻俩决定倾尽全力为儿子治病。

朱方国每年要住几次院,每次治疗夫妇俩都要找亲戚朋友、村子里的邻居借钱。朱方国病情稍好,一家人就开始挣钱还债。有时钱还没还上,新一轮治疗又开始了。就这样循环往复,儿子的病治了19年,花费36万元。

2005年,朱方国去世,留下8岁的女儿和11万元的债务。好心的村民同情二老的境遇,都不打算要他们还钱。借的钱,村民没要他们写过一张欠条,但老两口笔笔账都记在心里。

那时,朱耀堂已经退休了,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费是家里最主要的收入。为了能尽快还清债务,老两口成天在4亩田地里忙活,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田里一待就是十多个小时,只为打下更多的谷子、摘得更多的棉花、收获更多的蔬菜。田里的作物收回后,老两口只留下基本的口粮,其余的全部拿去卖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9年里两位老人用蚂蚁搬家的办法还清了所有欠债。

虽然老两口替儿还债的事情已过去十年,但老两口的事迹一直影响着当地居民。去年7月,老两口从村湾搬进带电梯的农民还建房,义务担任起街道文明乡风宣讲员,为乡亲们讲述曾经的过往,让诚信和践诺成为知音故里最美底色。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