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次营镇锚定蚕桑产业升级目标,在种蚕养殖与制种环节创新求突破,持续拓宽农民与村集体增收路径,让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蚕桑产业焕发出新生机。
在次营镇康虹蚕业(山西)科技有限公司的蚕茧收购点,工作人员正严格按照流程,对蚕农送来的蚕茧逐一开展查验、称重、抽样、削茧、鉴蛹与定级工作,看着优质蚕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蚕农们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次营镇是蚕桑养殖大镇,蚕农养蚕历史悠久。过去,蚕农们一直采用传统养殖模式养蚕,养殖效益不高。如何突破瓶颈求发展?今年,次营镇打破传统发展思路,将产业升级突破口精准锁定在了种蚕养殖与制种环节,联合县蚕桑产业发展中心、康虹蚕业(山西)科技有限公司,派出技术骨干全程驻点指导,从种蚕发放、日常饲养到病虫害防治,为蚕农提供“手把手”的细致服务。同时,还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蚕农”的运营模式,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企业保价收购,既有效保障了蚕农收益,又激发了村集体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形成了“企业盈利、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三方共赢格局。
据统计,今年秋季,次营镇365张种蚕共产茧10500斤,健蛹率达到92%以上,仅蚕茧收入较普蚕提高约1倍,一份份沉甸甸的收益,不仅清晰地记录在次营镇政府的发展报表上,更实实在在地体现在蚕农鼓起的钱袋里,成为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吉娜娜)
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