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信用阳城
登录   
您所在位置:首页  >  信用动态  >  本县动态
阳城山茱萸
专栏本县动态
来源:阳城县委宣传部  |  发布时间: 2025-06-09

阳城山茱萸果实

阳城山茱萸的果实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可分为椭圆形、卵圆形、长卵形和圆柱形,但常见果型大都是椭圆形。一般长1.2—1.7厘米,直径5—7毫米,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硬,狭椭圆形,长约5—10毫米,有几条不整齐的肋纹,果期9—10月。阳城山茱萸干品以色泽鲜红、个大肉厚、质干油润、药味纯正而著称。阳城山茱萸药性品质好,马钱苷、熊果酸、血色素含量之高,属山茱萸之上品,素有“阳城红”、“华萸”之美誉。山茱萸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其药用价值很高,具有补肝益肾、涩精固脱、强健筋骨、延年益寿等功效;山茱萸药食两用,可以用不同配方制成各种药膳;山茱萸还可制成药酒、饮料、果酱、罐头等多种保健休闲食品。

阳城山茱萸生长环境优良,可以称为道地药材

阳城县地理坐标:东径112°—112°37',北纬35°—35°40'。境内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山地面积约1082.4平方千米,合162.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5%,海拔1000—2000米之间;丘陵面积787.2平方千米,合118.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0%,海拔700—1000米之间;河谷平川面积98.4平方千米,合14.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海拔600米左右。

阳城县为我国秦岭以北山茱萸最大产区,也是北方唯一原产区。尤其在蟒河镇地区,由于受境内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东南面无大山阻隔,湿润的东南季风暖流趋直入可达该区,使该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形成了局部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独特小气候带。这里沟壑纵横,层峦叠嶂,奇峰突兀,植被覆盖率高,终年不结冰,自然条件优越,成为一座自然资源的宝库,素有“北方小桂林”之美称。形成了阴凉、湿润、背风的山茱萸独特的生长环境。

蟒河地区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的半阳坡壤土、沙壤土梯田,再加上野生树木的落叶形成的腐殖酸覆盖,为山茱萸的生长提供了更加适宜的温床。山茱萸生长对海拔的要求很高,对不同海拔所产的山茱萸果实有效成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海拔对山茱萸中有机酸类、生物碱类、苷类、黄酮类物质含量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其中海拔800米—1100米之间分布的山茱萸品质最好,阳城山茱萸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海拔在800米—1150米之间,基本在山茱萸最佳生长海拔,是山茱萸生长的最为理想的环境。

阳城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山区蟒河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水资源丰富,冬暖夏凉。平均气温在17℃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70—900毫米。地表水主要以沁河、获泽河、芦苇河、涧河为主,以及南部八小河(江河、龙门河、次滩河、盘亭河、南门河、秋川河、石圈河、蟒河),分布规律很不均匀,70%的地表水资源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境内光照充足,无霜期因地区差异而有不同,一般为170—195天,日照年平均2571.3小时。每年优良天气保持在275天以上,森林覆盖率80%以上,成为优质山茱萸生长的绝佳天地。

特别是保护区内的中华猕猴,属我国自然地理分布的最北限;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无喙兰,其中红豆杉属于濒危亚热带树种。药用价值极高的野生山茱萸在这一带分布最广,与红豆杉、猕猴、大鲵(娃娃鱼)并称“蟒河四宝”,因此,蟒河又称“山茱萸之乡”。

阳城山茱萸自古野生,栽种历史绵长

据史料记载,汉代以前阳城就有山茱萸野生资源。阳城山茱萸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280年(即元代元至18年《阳城县志记载),据今已有700余年历史。现在的桑林、蟒河、泥河等村的田边地头百年以上大树分布仍随处可见,形成了山茱萸古树群,树龄在100—500年之间,共158棵,仍郁郁葱葱。真正大规模的种植栽培,移山茱萸出蟒河,由野生变家种,推广全县种植,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当时的县领导孙文龙到桑林蟒河去检查生产,沿途长势喜人的山茱萸披红挂绿,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引起了他极大地兴趣。当即有人向他介绍,一株山萸树年可产鲜果30斤,价值25元,相等于当地50个劳动力的日工值。尤其是在了解到山萸肉的药用价值之后,更使他恋恋不舍。心想,一定要加快山萸树的发展计划。返城后,他先到县药材公司找见对中药材有所研究的吴祥元、原长甫等人,要他们在山茱萸的种植上想些办法,作点文章。

药材公司责成原长甫负责研究山茱萸的育苗栽种工作。原长甫同志不负众望,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终于成功,实现了山茱萸从自然生长到人工培植成功的蜕变。后来他们积极总结经验,编写了“山茱萸树的栽培技术资料”,参加了1970年12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该资料还被编入《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技术资料部分》(第778页)印发全国。于1972年,他们又编印了《山茱萸树栽培方法参考手册》小册子,5000余字,印发1000余册,受到本县以及外地有关方面的关注。

1973年以后,蟒河村的山茱萸已在阳城的东山、马甲、受益、南次营、演礼、泽城、大乐、风门、町店、章训等30多个村庄,还有河南、河北、陕西和本省的晋城市、大同市及平定、平顺、绛县等6省58个县市安家落户,开花结果。

据统计,目前,阳城全县山茱萸种植面积已超过3万亩,60多万株,产值上亿元。其中蟒河镇种植面积8500亩,年产鲜果8000吨左右,烘制山茱萸果肉2350吨,产值近亿元。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我们阳城人引以骄傲的“山茱萸王”,这棵“山茱萸王”在蟒河镇蟒河村洪水庄南坪地,该树高约9米,树径2.18米有余,树冠幅东西13.5米,南北13.6米,主干分4大支,树冠面积约94.46平方米,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目前此树为全国之冠,虽经岁月沧桑,仍旧英姿勃发,一眼望去,巨大的树冠足足遮住了200平方米的空地。红色的山茱萸果隐藏着深厚的绿叶间,微风轻拂,那些耀眼的红色透过清澈的晨光,熠熠生辉,摄魂夺魄。这棵大树年产山茱萸鲜果最高可达500多斤,且果实色泽鲜红,个大肉厚,质干油润,药味纯正。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检验测试中心检验,马钱苷含量1.820%,熊果酸含量0.32%,超过国家标准的3倍。据有关专家考证,这棵超大的山茱萸树距今生长期已超过600年,为明代所栽。这棵老山茱萸树,被录入晋城市古木摄影丛书《古树花烟》,不愧为中国的“山茱萸王”。

阳城山茱萸有效成分高,属于上等药材

高马钱苷的含量铸就了阳城山茱萸道地药材的高品质。马钱苷(1oganin)属环烯醚萜苷类,是山茱萸中的主要药效成分之一。中国药典从2005版起将马钱苷作为中药材山茱萸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药典规定其马钱苷含量不得低于0.6%,熊果酸不得少于0.20%。

为了将我阳城山茱萸与全国其他产地的山茱萸质量优劣进行对比,2006年,我们选取陕西佛坪、四川省安县晓坝镇、河南省西峡县太平镇、浙江省淳安县的山茱萸,连同我县次营镇南次营村、蟒河镇押水村、蟒河镇蟒河村等5个地区7个检品的山茱萸委托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进行全检。

中国全军中药研究所(简称全军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简称理论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简称生物所)所依据《中国药典》2000、2005年版,对送检的7个山茱萸样品从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五方面进行全检。检验结果显示性状均具标准规定的性状特征,显微鉴别均具标准规定的显微特征,薄层鉴别均可检出熊果酸对照品相应的斑点。其中,马钱苷是山茱萸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指标,我县送检的山茱萸肉样品,经全军所、理论所生物所3个单位检测,平均马钱苷含量1.200%,蟒河镇山茱萸平均马钱苷含量1.444%,除山茱萸王以外的2个样品马钱苷平均含量1.021%,蟒河镇蟒河村这株山茱萸王的马钱苷平均含高量达1.555%,均远远高于其他4个地区山茱萸马钱苷的含量。(附检验报告汇总表)

阳城山茱萸质量上乘,享誉海内外

阳城县蟒河镇,为山茱萸原产地和主产区。该区境内四周环山,沟壑纵横。山体由奥陶系片麻岩、石英岩、灰岩和白云岩组成,数百万年形成的地表钙化景观,被有关专家称为中国东部唯一的钙化型峡谷景观,有资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也因蟒河镇独特的钙化型峡谷气候和富硒水源著称,被誉为“山茱萸之乡”。

阳城山茱萸果以色泽鲜红、个大肉厚、质干油润、药味纯正而著称。其血色素含量高,药性品质好,马钱苷、血色素含量高,属山茱萸之上,素有“阳城红”、“华萸”之美誉。国家领导人曾以阳城山茱萸作为礼品赠送访华的外国元首,因此蟒河山茱萸在日本和东南亚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阳城县作为全国四大山茱萸产地之一,其山茱萸产业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2011年12月2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阳城山茱萸”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标志着其地理标志产品的地位得到官方认证。阳城山茱萸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山西省阳城县的蟒河镇、东冶镇、河北镇、驾岭乡、横河镇、董封乡、次营镇等7个乡镇,涉及75个行政村,地域保护面积范围780平方公里,总生产面积达3333.3公顷。

2019年11月12日,第三届中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论坛会上,授予阳城县“中国绿色生态山茱萸示范县”称号。

2019年11月,阳城山茱萸肉产品获得北京国际有机食品和绿色博览会金奖,同期还在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斩获金奖。

2023年11月9日,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2023年第9号),将山茱萸等9种物质纳入药食同源目录,延伸了山茱萸的应用范围。

2025年4月27日,农业农村部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布公告,将“阳城山茱萸”纳入2025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此次山茱萸产品入选,对我县推动山茱萸产业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日前,山西省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完成的“阳城红山茱萸GAP种植技术研究”项目已通过专家验收,制定的技术规程达到国家中药材生产要求,并与阳城县林业局、欣康源山茱萸合作社合作建立300亩GAP示范园。阳城县全面推行从种植到加工的GAP认证体系,2000亩基地获得有机认证,并开发出专利产品山茱萸茶、山茱萸健康枕等系列衍生品。

阳城山茱萸是我国山茱萸四大主产区之一,为中国秦岭以北最大的产区,也是北方唯一的原产区。由于本县山茱萸产区内年降水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无霜期比其它产区长,且产地矿产丰富,土壤结构独特,经过国家环保部门监测,达到国家一级质量标准。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共同构成了阳城山茱萸独特的发展优势,得益于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阳城山茱萸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阳城山茱萸野生与种植历史悠久,所产山茱萸果个大肉厚、颜色深红、质量上乘。尤其是获得了官方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还被授予“中国绿色生态山茱萸示范县”的称号。其产品获得北京国际有机食品和绿色博览会金奖,同期还在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获金奖;又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国家领导人曾以阳城山茱萸作为礼品赠送访华的外国元首。长期以来,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阳城山茱萸有效药用化学成分含量颇高,尤其是马钱苷、熊果酸含量居全国第一,属山茱萸之上品,这是其他产区所不及的,理应确定为道地药材,提议命名为“泽茱萸”称号,建议医生开方时将山茱萸冠以“泽茱萸”,突出濩泽(阳城古称濩泽)道地药材,以便与其他产区的山茱萸加以区别。(赵玉林)

责编:韩媛媛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