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业是衡量群众幸福生活的标杆。近年来,我县各乡镇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挖掘发展潜力,多点发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逐步走出了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具有阳城特色的“千万工程”新路径。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近年来,作为省级文明村的次营镇南次营村持续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扎实推进,组织广大群众常态、长效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通过改旱厕、拆违建、清堆圈,让村里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在此基础上,村里还深入实施了包括通水、通电、通路以及住房舒适化、能源新型化、环境整洁化等在内的“五通五有五化”工程,不仅有效提升了村内人居环境“硬条件”,也极大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产品“软供给”,让大伙儿的幸福生活指数一年比一年高。
而在白桑镇南香台村,当地则以“千万工程”为引领,通过招商引资、号召党员带头回村创业等方式,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先后建成投资2亿多元的诚锋牧业百万羽蛋鸡场和香山30万羽养鸡场,并建起了有机肥生产线,发展起了有机肥产业,为当地数十名劳动力解决了就业。
宜居宜业是衡量群众幸福生活的标杆。对标“千万工程”,如何让群众的生活环境美起来,生活富起来?我县各乡镇带着这道思考题和必答题,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一个统筹两手抓”的思路和要求,从生活垃圾清理到生活污水排放,从厕所革命到美丽河湖建设,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并加快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工作推进和管护机制,让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实现稳步提升、村民幸福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在推进乡村面貌大变样、乡村颜值大提升的同时,我县各乡镇还结合乡村发展实际,立足规划引领,积极培优培新,持续激发乡村建设内生动力,不断夯实乡村发展产业根基,全力建设宜业阳城。在次营镇,当地通过打造土地托管、粮食贮存、烘干加工等农业产业项目,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在白桑镇,当地通过大力发展蛋鸡养殖,让小小蛋鸡产业成为助农增收“新引擎”;在町店镇,当地立足资源禀赋,通过发展红薯系列预制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带富了群众腰包;在东冶镇,当地通过鼓励农民发展肉兔养殖,让农民致富有了固定门路;在寺头乡,当地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果桑采摘、休闲观光等乡村旅游新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在我县,一个个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澎湃动能。(闫程群)
责编:韩媛媛